【Emily的成長故事】找回身上原本就有的能力

Emily說:「我們的天賦已經在那裏預備,只是可能遇到一些困難,暫時看不見。」
 

臺北市陪伴者實驗教育機構(前身為陪伴者自學團體)在過去的五年裡陪伴無數孩子,陪伴他們走出拒學的陰霾,讓他們重新對生活燃起希望,並勇敢為自己追夢。因應疫情,我們透過兩場增能講座,邀請曾經的自學學生分享,在陪伴者找到自己方向的歷程。這也是我們秉持著「一粒種子,一片土壤,一個故事」,希望學生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闡述自己的故事。
 
 
找回自己的旅程
 
Emily過去曾經因為無法適應學校,跟一般拒學的孩子一樣陷入憂鬱和自我懷疑。在各種壓力下,Emily被迫為自己的生涯作出選擇,究竟是工作,還是返回學校,成了Emily非常艱困的抉擇。在這個非常時期,Emily在網路上找到了「陪伴者」,決定為自己的生命展開新的序幕。
 
「在陪伴者是一個找回自己的旅程,本身其實是有這些能力、有這些自信,只是可能不適應學校,然後學習上反覆挫敗的過程,身上的能力就被消磨,使自己覺得沒有了。」
 
來到陪伴者自學團體(以下簡稱陪伴者)後,Emily並非馬上可以適應,陪伴者透過個管、班會、輕鬆運動課程,開始為小種子施肥灌溉,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,讓來到陪伴者的孩子們重新感受到與人的關係連結,並探索自己的價值。Emily就像是好奇寶寶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,從烘焙、飲調、學科、班會、心理學、運動等等,而在探索的過程Emily開始找到自己,也為自己的未來種下了希望的種子。

Emily說過:
「進入陪伴者後,感受到大家很支持我,可以慢慢去發現原來自己身上原本就有的能力,然後我就一個個撿回來。
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是有力量的人、我也很重要,學會重視自己,而不是一直重視別人。這是好起來的關鍵之一,發展正確的自我認同。」
 
 
家人關係經歷的變化與心法
 
Emily也分享自己在和家人的關係上的變化,作為子女重新看這段歷程的體悟:
 
「家長在困境中會因為改變很小很灰心,在發現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時會很焦慮,但換個角度看,這些不一樣或許也是他的寶藏。陪伴與支持比什麼精神科的藥或民俗療法好一千倍一萬倍,需要耐心等候發現孩子生命裡的寶藏。
 
Emily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一語道破家長在面對孩子時的心境,而Emily非常細心的觀察到家長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,是每個人本來就有的能力,只要留心觀察或許就可以發現身邊無論是父母、伴侶、孩子身上重要的寶藏。
 
 
三能齊進,挖掘閃光點
 
在陪伴者,我們透過動能、知能、技能,在不同的方向挖掘孩子們的閃光點與天賦,就像Emily說的,「我們的天賦已經在那裏預備,只是可能遇到一些困難,暫時看不見」。陪伴這條路,絕不要一個人獨行。陪伴者最後想說,找到「自己」的人就會找到路,從體驗教育中,讓孩子克服自己的無力,發現自己的興趣,會在過程裡經驗有意義與充滿樂趣的世界。
 
 
一粒種子,一片土壤,一個故事,
讓我們一起陪伴青少年找到自己發展的路。
 
◎臺北市陪伴者實驗機構專線:(02)2708-2776
◎陪伴者自學諮詢-多元課程輔導(三能)LINE@ ID:@802hckwt
◎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於上班時間來電詢問!
 
#我們的孩子很特別,但不是問題。
#陪伴者實驗教育機構
#陪伴者線上增能講座番外篇
 
捐款明細

登入

登入成功